與大家分享一個客戶案例,現行客戶針對亞洲有既定的網站服務,因業務擴展,需要讓北美的用戶進行連線訪問(如下圖紅色線),由於是新增的需求,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透過阿里雲的一個服務,全局流量管理(Global Traffic Manager;GTM),來完成這個需求。

全局流量管理(Global Traffic Manager,GTM)原理
GTM是應用DNS向用戶返回最佳訪問IP,但是與DNS所不同的是,它對所有資源進行健康檢查,一旦發現故障就從DNS返回IP中剔除;它還根據調度策略進行決策,保障資源的高可用性。
事前準備
1.一組Domain(可在阿里雲購買,也可自行準備)
2.一組GTM實例
3.源站IP(阿里雲/非阿里雲 皆可)
實務操作

設定全局流量管理(GTM)
1.1.基本設定
1.1.1. 命名實例
1.1.2. 輸入Domain Name
1.1.3. 選擇CNAME種類(系統分配or自定義)

1.2.新增Address Pool
1.2.1. 命名Address Pool ,地區選定在North America,範例是先用North America來實作,Asia的實
作流程也是一樣的,所以Asia部分先不附圖了
1.2.2. 輸入源站IP,可依照需求新增多組源站達到互為備援的效果

- Access Policy設定
2.1 命名Access Policy,該Lab是在NorthAmeric和Asia,故取此地區名稱,進行識
別。
2.2 選擇訪問來源,選定在NorthAmerica
2.3 選擇對應的Address Pool,選定上圖的新增好的NorthAmerica Pool

3.Domain 解析新增GTM CNAME
3.1.將GTM的CNAME解析進入上列使用的Domain就能使用囉

4.測試一,透過亞洲的IP去測試看看亞洲的user,是否只能連線到亞洲站台結果如下

5.測試二,透過美國的IP去測試看看美國的user,是否能只能連線到北美站台結果如下

結語
經由以上的操作,想必大家應該對GTM都有一個基礎的認識了,而透過GTM也可以達到各種不同的Access Policy,例如:像本次實作:透過GTM將亞洲用戶與北美洲用戶的流量區分開來,導向不同的源站,在實務面上其實還可以分攤流量等運用。關於此次的內容,若有不同的想法或意見,也歡迎提出討論。
*本文由宏庭架構師所撰寫,同步刊登於iThome 鐵人賽專區
>更多阿里雲相關內容,再且密切追蹤阿里雲架構師專欄